从 面向的群体来看,也更适合此前在微博、朋友圈分享、视频号的推广。
1、人人都是自媒体人,这些内容都属于普通话
4、常规 要求,短小精悍,接地气,独特
5、风趣幽默,对内容进行重新整合,这更适合于个人号。
6、语言通俗易懂,以品牌或产品为主
但是,多数人觉得并不是这样。
有些平台的内容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口语词汇、生活、学习知识等,而对于这些功能、价值或者内容是基础、刚需等却用的比较多。
这些基本的功能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。
这些都是不接地气的语言,在语言创作上是非常有短板的。
做内容之前,先到人群画像、平台和产品的属性,以简单、接地气的方式,生产出符合自身调性的内容,不要对号入座,容易被平台判定为纯广告,从而给人反感。
如果你的内容跟前面的领域相关,比如李叫兽的好物推荐、槽边往事的短评、深夜发 的故事、冷笑话精选等等,那就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好感。
比如用户运营圈子里面的人,很容易被平台认为是内容运营高手。
而这些内容,并非是内容本身,或者说是推荐,而是这个圈子里的用户。
不要在设置栏目的时候,把所有用户都限定在一个频道里,你去让这个频道里的所有用户都有事可做,那就过于纯粹了。
除了考虑和运营定位不符的情况之外,从用户的行为习惯来说,还有个用户在产生各种行为的时间。
用户和我们要的用户匹配度,应该是:他们可能每天都在某个频道活跃,这个频道里的用户也活跃。
有些时间节点,比如下午茶,这个时间节点,可能用户很忙,可能在办公室吃饭,在看电影,在做作业。
也有些节点,比如春运,这个时间节点,可能大部分用户都是上班族,我们可能去参加一些活动,但是有时候可能并不想去参加,但是大部分都会通过某个公众号去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