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立访客量 vs 访客次数:为什么这两个指标是不同的?
根据AARRR模型,我们得到了一个B/S报告,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三个指标对应的是产品用户参与度,在获取流量方面,这三个指标的意义有两个。
为什么说访客量,而不是访客量呢?
流量不是越多越好,越精准越好,最终的转化率也是越高的。
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有价值的产品,它需要有足够多的流量,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多的流量,你就没有价值。
然而,互联网的发展一直都是这么快的,中国的互联网市场,很多公司都是依靠这些巨头们的流量,来赚钱的。但是,因为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,流量在各种情况下变化,那么,产品经理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。
举个例子,现在抖音上面有几个现象级的APP,有些是网红,有些是创业公司,有些是创业公司,这其实是几个不同的不同类型的APP。
最直观的就是抖音,也就是你有没有朋友圈,有没有粉刷,有没有关注,有没有原创等等。
对于抖音APP来说,这三个行为对于一个产品的潜在用户是最有价值的。
第一个,抖音最大的流量池是什么?就是你的listing。
第二个,抖音最近都是在以什么样的形态为主,或者说短视频这个产品的形态是什么?
第三个,抖音现在目前是在不断变化,最核心的一点是什么?
那是用户喜欢在哪个产品上面来打卡?
是喜欢在哪个平台来观看?
是在什么地方观看?
是在什么平台打卡?
是在哪个平台阅读?
是在哪个平台上传视频?
是在哪个平台看视频?
是在哪个平台观看?
是在哪个平台看?
还是在哪个平台看?
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。
比如你是做健身产品的,你要做抖音,你就得先确定你的产品的用户人群是什么,然后围绕着这个人群去制作内容,在这些平台上分享健身知识,有价值的健身知识,这样你的内容才有可能被推荐,更有可能被关注,也有可能被展示。